近日学习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该书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样本。文中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大量访谈和生动事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筹各方的眼光与韬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魄力与胸怀,心系人民、严谨务实的作风与魅力。我们要怀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一是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恰如“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学完第七章节《同心同德兴民兴邦》时,心中感慨万分。习近平总书记80年代在宁德工作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民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地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及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90年代在福州工作时提出“发展党内外的合作共事,是增进党和党外人士团结,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条件”;1999年《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由此建立起了省政府和省政协的联系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与民主党派人士肝胆相照,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善于团结方方面面力量,贯穿于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之中。习近平同志曾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援建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正因为有了实践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传统,在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共存,体谅包容的和谐政党关系,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在基本目标上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襄中华复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二是在勇毅前行中筑牢团结奋进思想基石。“虚心恭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这句话来表示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凝聚民主人士智慧和力量,关键在于广开言路、渠道畅通。“于山季谈”争相发言,氛围热烈;“一杯清茶的座谈”行之有效,广开言路;“琅岐谈心”谈真心话,掏心窝。各界人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政府有关部门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时间与实践印证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议政求真知,监督讲实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多党合作制度确立以来70多年的光辉历程,有一种不变的初心贯穿始终,成为多党合作的根和魂,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魂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走进新时代,我们要做参政党职能的履行者,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视角客观、氛围宽松、渠道畅通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
三是在担当作为中践行人民至上工作理念。《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详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基层的足迹。他深切关心福建百姓生活质量,衣食住行是否得到了保障,帮助地处偏僻穷苦地区的人民寻找脱贫致富之路;在两岸关系上,也下足了功夫,积极推动两岸贸易,促进闽台合作交流。
加快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我们要继承红色基因、光荣传统,作为参政党唯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跟上执政党锐意进取的步伐,承担起参政党的重任。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无论在哪个平凡的岗位中,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三明的嘱托,把贯彻落实体现在干事创业和责任担当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献尽我的一份力量。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逐梦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八闽大地实现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东南一隅到改革开放前沿,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在山海间奏响了加快发展的交响乐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接续奋斗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让我们踔厉奋发、躬耕不辍,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